自我驱动
# 前言
幸福来自于真正的自主
疏离 —— 没有沉浸在当下的感受,心在曹营心在汉
沉浸 —— 与当下环境融合
如何从梳理的状态负起责任,去做我们自己人生的主人翁
# 正向选择与控制
- 在对待小孩的问题中,可以发现,令人鼓舞的是,从我们不断积累的研究成果来看,结果是戏剧性的。即使只是发出指令的措辞出现了简单的变化,也产生了影响。支持自主的情形对儿童似乎有解放的作用,而控制的情形削弱的儿童的内在动机。和受到限制的孩子相比,那些感到大人至少能理解他们的孩子,更加富有内在的动力和热情。
- 让他理解为什么这么做,而不是强制性的去控制别人干一件事
- 对他有足够的尊重,让他有责任感
- 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选择
# 外部控制的风险
- 一旦用奖赏控制人们,就很难回头
- 一心想获得奖赏,人们可能会走捷径
- 带来公平性问题
# 让外部激励变得有效的方法
- 让对方理解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
- 激发对方的胜任感 非控制性的赞美(你今天做的这个事情特别好,让我感觉你长大了)
- 用支持自主的方式提出批评 (让他自己先总结,给他选择的空间)
# 胜任感和自主感
社会价值观的内化 靠谱、负责任、为社会创造价值、诚实守信
内化的两种方式:
- 内摄:没有消化地吞下一条规则,内心并没有接纳,自我卷入,物质主义的价值观带来的代价
- 整合:消化的规则
# 关于自主的几个注意事项
- 真正的自主是要对他人负责
- 支持自主不等于纵容
- 设定界限不等于苛责
# 如何促进他人自主
- 提供选择
- 让支持自主与设定规则共存,选择代表责任,后果,让界限尽可能宽松,分清后果和惩罚
- 确立目标和评估绩效,给与奖励和认可
- 识别障碍
- 帮助对方创造动机
自责往往会使这件事情继续,自责与焦虑捆绑在一起,是一种逃避压力的方式,自责可以给人带来安慰
决心是脆弱的,人们成功地改变行为,从他们对自己的动机产生真正兴趣开始。这意味着同问他们自己为什么要改变。做出改变是一项只能由个人为自己做出的决定。这意味着要探索他们想要改变的原因,同时关注他们从这种行为中获得的好处。
自主导向能力提升,自尊水平就会上升,进而自我实现的能力就会上升,愿意做一些改善,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,提高自己自主的能力,人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
# 我们如何做到自主
- 找到特定的支持
- 促进自身发展
- 转变思维
- 接纳自己
# 如何转变思维方式
- 控制情绪(不是压抑和麻木——会使这种情绪更加强烈,总有一天会爆发)
控制情绪在于接纳,接纳的前提在于放松,重新理解外部的威胁
控制情绪是重新评估的过程,过度的敏感,会带来过度的恐惧,淡定,不要过度卷入,自我尊严不是外部的评价 - 调节灵活性
真正的自由
自由意味着真正的自主,它意味着以一种不受内摄、僵化的内部体系,使人麻痹的自我批评,以及否认限制的力量的约束而行事,自由意味着有自主的意愿,意味着人们在行动中被真正的自我所掌控。
观察,接纳,融入,相互尊重,一起解决问题,极大的控制欲代表极强的不安全感
过度敏感,过度恐惧,都会带来负面的情绪
# 自我感悟
-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需要保持自主、完整与自我意识,需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,要有“不怕事”的精神,遇到问题能够独当一面
- 对待他人同样要予以其自主的自由,既然选择和别人合作,就应该对他保持信任
- 外在的事物不是内心的目标,环境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,但是我们是可以改变这些。
- 我自愿,我乐意,我喜欢做这样的事情
改变的起点在于接纳你自己,我可以做的更好